无论做什么,都要讲悟性。学习传统文化也一样。如果一直停留在简单的讲读层次上,就很有可能流于形式,失去魅力。所以,要提倡不断深入思考,从而达到学有所“悟”。
那么,如何检验自己是否有所“悟”了?主要看看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怎么样:
首先,作为一个人,不能没有敬畏。当下社会很实际。不少人除了拜金,别无他求;甚至怠慢祖宗、漠视法律、不怕神灵,是“彻底”的“无所畏惧者”。这样的人没有道德约束,不守社会规则,想干什么就干什么,不仅对自己不负责任,而且随时可能对家庭、企业、社会造成危害。而学习传统文化,就是用正确的做人理念匡正自己,扮演好自己的人生角色。这是建立幸福人生的基本前提。
其次,作为一个人,不能没有信念。万物皆有成长规律。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。人生也一样,摆脱不了 “善恶有报”的普遍规律。关于“因果报应”,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宗教迷信。因为“原因”和“结果”首先是一对哲学概念,至少存在着因果关系,具有普遍的生活例证。暂时未报不等于不报,时机条件一旦成熟必然有报。所以,只有奉行仁义礼智信,才能踏踏实实地做个好人,得到福报。
再次,作为一个人,不能没有积善。《周易》讲: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积善就是经常发善念,不断做善事。孝敬父母是善,关爱他人是善,保护动物是善,爱惜草木是善,敬业爱岗是善,施予奉献是善……泛泛善举就在眼前,俯拾即是。有两点很难得:一曰但做好事,莫问前程;二曰从我做起,不管他人。只要无怨无悔地坚持下去,终归是一个有福之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