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
您的位置:首页蓝白文化 > 蓝白文化 >

《弟子规》学习分享
作者:   发布日期:2025-01-11 09:57:00   查看次数:
揖深圆,拜恭敬
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,几千年来形成了系统的礼仪规范。“揖”和“拜”是古人两种最常用的礼节。今天,尽管这样的礼节不常用了,但礼敬他人的仁爱传统要发扬光大,注意的细节更要周到。
如:在向圣贤伟人、父母尊长行三鞠躬礼时,要保持严肃庄重,弯腰起立动作缓一些,避免“鸡叨米”。在门店、办公楼、公寓等场合开门关门,动作要轻一点,把噪音降到最低;养成回头看的习惯,注意礼让他人。与人打招呼要微笑,握手时要专注对方的眼睛;对顾客的问候、喊宾,要发自真诚,带着温度。接打电话要先问“您好”?接待顾客、与人沟通,习惯用“您好、请、谢谢、再见、对不起、请原谅”等礼貌用语。与人交流要学会倾听,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话;如果你有话要说,也要等人把话说完。
总之,讲礼节、讲文明不是做样子给人看,而是一种人生修行。
缓揭帘,勿有声;宽转弯,勿触棱
 讲“缓揭帘,勿有声;宽转弯,勿触楞”,不能就事论事,而要举一反三,细品其中的道理。“缓揭帘,勿有声”说的是做事要谨慎小心,避免动作粗鲁、发出很大声响,影响到别人。如:在公共场所开门关门要轻一点,尽量保持安静;在公寓搬动桌椅要小心,避免打扰楼下邻居;尽量约束孩子不在楼上跑动,以减少楼板震动;房子装修、维修等工程声响较大,要提前向邻居打招呼并表示歉意。
“宽转弯,勿触楞”说的是行动要谨慎小心,保证自身和他人安全。如:走路走到墙角拐弯处,脚步要缓一缓或停一停,避免因视线障碍与他人相撞;临街的住处,要教育孩子不要一出家门就跑动;过马路时,不仅要等绿灯,还要观察左右两边是否有来车;开车右转弯时注意减速避让顺行自行车……
其实,做到“缓揭帘,勿有声;宽转弯,勿触楞”,也是一种修养。譬如:当你急于发火时,最好先冷一冷,缓一缓,最终达到平和沟通;在处理矛盾和冲突时,最好也想想对方的难处,能退一步是一步,避免闹僵不可收拾。
将入门,问孰存;将上堂,
声必扬……入虚室,如有人 
这是古人走亲访友、登堂入室的基本礼节。
当今,在进入他人房间之前,首先要敲门,轻轻敲两三下,然后问问屋内是否有人。人家说请进,你才能进。如果没有应答,一般就不要进入了。在工作单位,你到同事办公室去,一般也要先敲门再进入。如果到领导办公室请示汇报工作,更须谨慎些:先轻轻敲门,然后慢点推开门,如果发现里面有人,就不要进入并轻轻把门关上。此外,在进入一个开着门的房间和厅堂时,不知里面有没有人,要站在门口先发出声音,如问一声“有人吗?”或咳嗽一声,也就是老百姓说的“过个动静”。
关于“入虚室,如有人”,主要讲的是“慎独”,就是在进入一个没有人的厅堂和空屋子里,尽管眼前无人监督,也没有装摄像头,咱也要规规矩矩,不随便动里面的东西,不大惊小怪地窥视。引申一步,在工作中,尽管每个人有岗位职责、制度考核和领导监督。但制度和监督不是万能的。有时候你干多干少、干好干孬,也可能没人知道。这时候,我们就类似“入虚室”,要讲道德、讲慎独、讲良心,做一个问心无愧的君子。其实,工作中敬业爱岗,保持人前人后一个样,不吃亏。 
事勿忙,忙多错;勿畏难,勿轻略”
首先,搞好时间管理。每天一开始,就要仔细想想一天中有哪些事情需要做。然后把这些事情按照“紧急且重要”“重要不紧急”“紧急不重要”“不紧急不重要”四个类别,按先后次序排列起来。把重要的事和紧急的事列在优先位置。然后列出大致时间表,明确哪件事什么时间开始做,到什么时间要做完。
第二,养成每天清晨列计划、晚上做反省的好习惯。最好找一个专用笔记本,把一天要做的事项按轻重缓急顺序列在上面。完成一件,划掉一件,随时体会目标达成的成就感。到了晚上,要回顾反省哪件事情还没完成,为什么没完成?要总结经验教训,日后抓紧整改。
第三,要雷厉风行,强化执行力。《弟子规》里说的“勿畏难,勿轻略”,说的是执行力!平时我们之所以觉得忙,很大程度是执行力不够造成的。把执行力提起来,可能就不会那么忙了。
【上一篇】: 《弟子规》2月学习分享    【下一篇】: 为蓝白员工点赞